马场镇地处贵阳与安顺交界处,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,年均气温14-16℃,无霜期长达280天,年降水量1200毫米以上,形成了"冬无严寒、夏无酷暑"的天然温室。境内羊昌河、马场河等水系清澈无污染,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优质水源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这里的土壤富含硒、锌等微量元素,经检测有机质含量达3.2%,远超全国平均水平,为稻米积累营养物质奠定了基础。
依托贵安新区"黔中粮仓"的定位,当地推行"稻鱼共生""鸭稻共作"等生态种植模式。在鱼雅村、枫林村等核心产区,农民采用传统农耕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方式——人工除草、施用农家肥,同时引入智能灌溉系统和无人机植保,确保每一粒稻谷都符合绿色食品标准。2023年,龙宝村示范田通过"水稻钵苗机插高产高效栽培"技术,实现亩产652.11公斤,较传统种植增产6.9%,最高亩产突破939.4公斤,创下贵阳高海拔地区纪录。
贵安马场平坝大米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闻名遐迩。米粒细长饱满,垩白度≤5%,直链淀粉含量16-18%,蒸煮后香气四溢,口感软糯弹牙,冷饭不回生。经检测,其蛋白质含量达8.5%,并富含铁、钙、维生素B族等营养成分,尤其硒元素含量是普通大米的2-3倍,具有抗氧化、增强免疫力等功效。
近年来,当地通过"企业+合作社+农户"模式,培育出多个知名品牌。昊禹米业的"平坝香米"获"中国好粮油"称号,其有机稻鸭米采用全程可追溯系统,成为高端市场新宠;十里香米业的"贵红1号"生态红米,以花青素含量高、口感醇厚著称,市场价达32元/公斤,远销云南、四川等地。2025年,平坝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,将继续支持昊禹、黔坝等企业扩大产能,打造"平坝大米"区域公用品牌,推动产品向有机化、高端化升级。
作为贵安新区现代农业的标杆,马场镇正通过"科技+品牌+文旅"三措并举,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。2023年,省农业农村厅出台专项政策,支持马场镇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,并引入贵州大学、省农科院专家团队,推广"两增一调"(增密度、增钾、调氮)种植技术,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。目前,全镇水稻种植面积达2.2万亩,年产优质稻谷1.2万吨,其中30%通过订单农业直供贵阳、昆明等城市商超。
在加工端,投资1.28亿元的稻米观光加工厂将于2025年11月投产,建成后可实现日加工大米250吨,并配套建设稻米文化体验馆、田园观光小火车等文旅设施,打造"稻田里的综合体"。电商渠道方面,"贵安山禾"等品牌通过直播带货、社区团购等模式,2024年线上销售额突破800万元,复购率达65%,2025年3月更通过网络大V直播带动销量突破1.4万单,销售额达57万元。
对于当地人来说,平坝大米不仅是果腹之物,更是情感寄托。每年秋收时节,马场镇都会举办"开镰节",游客可以参与收割、打谷、磨米等农事体验,品尝新米制作的糍粑、米糕等传统美食。鱼雅村的农家米采用百年传承的"三蒸三晒"工艺,米粒晶莹剔透,煮粥时米油醇厚,成为许多家庭餐桌上的"常客"。
如今,贵安马场平坝大米正以"生态、健康、美味"的姿态走向全国。无论是贵阳高端餐厅的招牌炒饭,还是电商平台上的爆款礼盒,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丰饶与匠心。正如当地农民所说:"我们种的不仅是粮食,更是对土地的敬畏,对生活的热爱。"
从羊昌河畔的千年稻作,到贵安新区的现代农业,贵安马场平坝大米用一粒米的蜕变,诠释着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。这里的每一颗稻谷,都凝结着山水的灵气、科技的力量和农民的汗水,成为贵州高原献给世界的味觉礼物。当您品尝到那碗香气扑鼻的米饭时,不仅是在享受美食,更是在感受一方水土的生命韵律。